:::
本鄉原住民
:::

村落

大同村

大同村簡介

  大同村現轄有清靜農場、松崗、幼獅與霧社等地區,除霧社地區的高峰、碧湖等社區住有泰雅族外,餘為漢人(主要為榮民及雲南少數民族所居)。本村鄉治所在的霧社最早見於《台灣府志》,名「致霧社」;日據時改名為霧社,光復改稱仁愛,或稱大同。

  霧社在埔里東北約18公里,關頭山的東北方,北臨眉溪上游,溪谷深邃,落差六、七百公尺,多急斜地,南濱濁水溪,地稍緩斜,二溪在此相距僅1200公尺。由居地環境言,由東合歡山向西南延伸的稜線,經仁愛國中後緩緩而降,抵霧社附近高度最低僅1180公尺,往西南又逐漸上升,在關頭山已高達1535公尺,由東而西稜線成一個顯著的弧形,霧社則在這個弧形之最低點上,但由於橫跨於兩溪之間,其與溪谷落差當在六、七百公尺以上,由此眺望四周高山,形勢開闊。

  1906年4月,日警在埋石山方面溢勇線前進行後佔領霧社,並於1908年4月設置霧社警察官吏駐在所,即今仁愛分局現址,且在今台電電源保護站間設置霧社蕃童學校,後改名霧社公學校,這所學校也是民國19年10月27日「霧社事件」發生的地點。碑名「山胞抗日紀念碑」,電源保護站內日據時代建立之「霧社事件殉難者紀念碑」則被人推倒,消失於水泥推下。

  由霧社起向西南延伸約2公里處的稜線上,為昔時德奇塔雅群人所建立的巴蘭社舊址,根據日人的資料,曾建有巴蘭、田他南、洛韶、拉克沙卡,波魯諾夫等五小社。據民國3年調查,共128戶416人,列表如下:

 

大同村戶數表
社名

戶數

頭目名字 備註

巴蘭(Paran)

23戶

戈洛.玻魯(Koroha.Puluf)

 

田他南(Tntana)

43戶

烏拉.玻乎克(Uran.Puhuq)

?

洛韶(Ruco)

41戶

瓦歷斯.布尼(Walis.Puni)

總頭目,栗收穫祭祭司

拉克沙卡(Lakaska、Cceka)

17戶

巴萬.玻乎克(Pawan.Puhuq)

栗收穫祭祭司

波魯諾夫(Bulenuf、Hunac)

13戶

洛西.幕新(Losi.Muhin)

黍收穫祭祭司

 

  然根據族人口述,自北而南僅有(Hunac,意為下部落)、(Cceka,意為中部落)、洛韶(Ruco)、田他南(Tntana)4社,其中Hunac位置在今清潔對至高峰商店一帶、Cceka在今高峰、洛韶在高峰南邊的開墾地一帶、田他南社則在高峰尾一帶,統稱巴蘭(Pawan,意為苦揀樹)。日人並在今南投縣農會倉庫一帶,設立巴蘭駐在所。雖然以上各社皆有它的社名,但各社皆合稱巴蘭,他社亦如是稱呼,甚至到今日,一般鄉民亦習慣稱霧社為巴蘭。

  台灣光復後設立仁愛鄉,南投縣政府擇山明水秀、風景幽美之霧社為鄉公所所在地,設於霧社街區旁之櫻台上,其後各機關亦相繼成立,市街上已成漢人世界。

一、高峰與碧湖

  僅有高峰(Tntana)、碧湖(Drodux)等小聚落仍有後來遷入之原住民居住。高峰部落為原本道澤群的洛沙社人遷入,位在霧社南方2公里處,因近原巴蘭社小社田他南社的遺址,故族人扔稱之為Tntana。碧湖部落在霧社街區東北方約300公尺的高處,居民主要為春陽村民(道澤群魯給塔雅社人),主要因耕地關係而遷居,因靠近原魯都赫社(Drodux,主要部落在今仁愛國中),因而得名。

二、清境農場

  清境農場成立於民國50年2月20日,包含博望新村、仁愛新村、忠孝新村、道班新村、榮光新村、定遠新村、壽亭新村等七個主要村莊(共約兩百多戶),座落於中橫公路台14甲線霧社北端8公里處,空氣清新、林木蒼鬱、繁花遍野、具北歐風光,有「霧社桃源」之稱。場本部海拔1750公尺,面積約700公頃。每年3-10月為最適宜遊覽期:3-4月時,滿山桃李開花,到了五月下旬後,則為桃、梨、李等水果產期。

  民國38年大陸色變,許多人民逃往滇緬泰寮邊境,參加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,對抗共軍;50年奉命撤退,游擊隊77人,連同眷屬共253人於3月24日退回台灣屏東,隔日到成功嶺,經過一百天受訓後來到南投清境農場(原名見晴)。當時年紀較大者居住於海拔較低的壽庭新村,其次居住在定遠新村,其中33戶較年輕的二口之家,便安置於海拔高達2044公尺的松崗「博望新村」。仁愛新村、忠孝新村、榮光新村則是到了民國60年左右,由榮民遷入。

  農場內栽種水蜜桃、高接梨、蘋果等溫帶水果,其他如菠菜、豆苗、柑藍、萵苣等高冷蔬菜也都普遍種植,還有花卉則是目前熱門商品之一。農場內的最大收穫該算是畜牧業,飼養牛、綿羊等,數量不多,但牛奶製品的銷售卻相當不錯。農場內的青青草原最令遊客喜愛。 

:::
回最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