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本鄉原住民
:::

村落

新生村

新生村簡介

  新生,族人稱馬巴阿拉,日人譯為眉(Maibaala),族人稱為bngala,為於互助村以東約一公里地,北港溪中游左岸,關刀山北方山麓,為海拔485公尺的台地。自清代及日據時代,相繼有眉原、福骨、馬力巴、沙拉茅與南勢等五個族群遷來定居,不但以眉原群最早遷來括殖,且日本駐在所亦以「眉原」為名,故以此為社名。

  清朝末葉,眉原群建有6社:波揚幹(Buyungan)、奧本(Obin)、百多昂(Paitowan)、馬到魯(Mataolo)、笨卡奇(Bengaci)與摩古卡恩(Mkgaong),散居於今新生村境北港溪下游兩岸山腹,即至日本據台,民前8年(1904)開始推進隘勇線,進擊眉原群,然被擊退,民前2年10月6日,日人又分二路入山,一從北港朔溪而上,一從東勢越眉原山南下,該群奮勇抵抗,經22日始力竭才屈服日人,遂設眉原「駐在所」統管六社。民國13年3月1日,各社由頭目率眾遷離原址,全部共80戶288人,集體遷於今眉原派出所東方,其地在丁字山西北山麓,為北向斜地。臨溪一帶多平坦,地亦肥沃,遷來或開闢水田,種植水稻,從此改變生活方式。

  民國初年,日軍進兵沙拉茅群時,約有7、8戶人家避難於此,民國9年,南勢群南阿冷社11~13戶自今國姓鄉北港村境移來,故次年8月的調查,總戶口數約80戶中,內澤敖列系之原住民馬巴阿拉群僅10戶,餘為賽考列克系之南勢群11~13戶、沙拉茅群8戶,餘38戶皆為福骨、馬力巴兩群人,故眉原群內擇敖群列系戶口數僅佔14%,戶口數不多。?

  台灣光復後,眉原社址因遇乾季,水源缺乏,用水不足社中有名巴萬.比利(Pawan.pileq)者,發現眉原派出所南方山腹水源豐富,率先遷來定居,不久,其他各戶亦陸續運來,遂成一社區,亦名「眉原」。

  民國47年,遭八七水災的侵襲本村與中原、清流兩部落同時遭受嚴重損失,民國88年(1999)發生「921大地震」,本村復因地震即接踵而來的豪雨造成土石流而受損嚴重,再次需要遷村。

  新生村與互助村同在北港溪中游兩岸的緩斜地上,從地形來看,屬於西岸沖積台地,北岸係清流台地,清流部落居於此,南岸之沖積台地,西起梅子林稍東,東止關刀山消失於河邊的?線上,再往內深凹的山腹裏,造成台地,東西長進3公里,狀如鉤月,被稱眉原台地,中原、眉原居於此。民國35年設村時,在北港溪中游兩岸,置一個村,名「互助」,但至民國38年,以地域遼闊、治理不便而分二村,以黃肉溪為界,以西為互助村,以東為新生村。

:::
回最上方